新华社贵阳11月21日电 题:乌江清,贵州兴——贵州第一大河乌江治污记
新华社记者李黔渝、高亢
乌江——贵州第一大河,长江上游南岸主要支流和生态屏障。流域内拥有磷矿资源富集的磷化工生产基地,总磷超标一直是乌江治理的难点问题。
11月19日拍摄的遵义市湄潭县兴隆镇龙凤村村景。借助生态优势,当地居民有了可持续增收的产业,也有了更加优美宜居的环境。 新华社记者 谢秀栋 摄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近年来,贵州组合拳频出,举全省之力提升乌江生态治理能力,乌江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污染源多重治理 弥补“环保欠账”
磷污染较为严重的34号泉眼治理,称得上贵州环保治污史上一个“壮举”。
位于遵义市播州区乌江镇的34号泉眼是一个岩溶泉,磷石膏产生的含磷污水渗漏到地下,通过地下水系从34号泉眼集中涌出流入乌江。记者曾多次暗访至此,泉眼涌出的白色浆水让当地群众一度忧心忡忡。
11月19日,遵义湄潭县鱼泉街道村民在自家院子里打理盆栽植物。 新华社记者 谢秀栋 摄
近日,记者再次走访34号泉眼,只见泉眼下游碧水东流,清波荡漾。
长达十年时间,34号泉眼治理被列入贵州环保重点治理工程。贵州磷化集团副总经理赵武强介绍,贵州磷化集团在这座泉眼上就地修建起三座大型“净水器”,新一期工程仍在建设,目前每小时可处理5000立方米涌出污水。
点源污染问题逐步解决,源头控污同样关键。34号泉眼的污染源头为距离泉眼16公里、位于贵阳市息烽县小寨坝镇排杉村的交椅山渣场,磷石膏废渣已将渣场堆成一座“雪山”。
赵武强说,2004年建设交椅山渣场时,国内还没有磷石膏渣场的建设标准,渣场在选址、设计、施工、防渗方面存在先天缺陷。磷石膏大量堆存后,雨水冲刷溶解导致污水渗漏,通过喀斯特地形的地下水系汇集到34号泉眼,对乌江造成水体污染,带来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记者在渣场看到,目前渣场外部已完成覆膜防渗工程。在渣场周围三处打井回抽地下污水并处理,以“源头截污”降低34号泉眼污染因子浓度。
“为了弥补‘环保欠账’,企业投入可以说不计成本。”贵州磷化集团董事长何光亮说,企业在乌江34号泉眼环保治理工程项目投入9.27亿元,每年环保运行费用超1.5亿元。
围绕“一点两河”重抓磷污染治理
目前,乌江流域主要聚力于治理“一点(34号泉眼)两河(洋水河、瓮安河)”。
洋水河位于贵阳市开阳县金中镇,98%的地表径流来源于磷矿矿山开采排出的地下水。2017年,洋水河流域新探明的磷矿资源量达8亿吨。由于长期开采磷矿及磷化工产业发展,水体遭受严重累积污染,整条河曾多年呈现“牛奶河”状态汇入乌江。
11月18日,开磷矿区一污水处理厂工作人员巡查自动投药点。新华社记者 谢秀栋 摄
据当地干部介绍,过去企业对环保治污重视不够,治理方案不科学。通过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前期污染源调查及解析,制定了科学的治理方案。目前洋水河治理已涵盖矿山企业、磷化工企业、生活源等方面,共建成8个矿井污水处理厂,实现含磷废水全部达标排放。
贵州开磷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何忠国说,近期,开磷矿区的污水处理厂增加了自动投药设备,通过智能监控系统自动投药,实现更精准溶解、稀释和投加,污水净化效果持续提升。
记者驱车沿洋水河行进,所到之处看到洋水河水质清澈,过去的“牛奶河”已变成“清水河”。
记者从贵州省生态环境厅获悉,贵州多地实施关闭磷矿、硬化运输道路、修建截流沟、无人机找渗点等举措,2019年瓮安河和洋水河总磷含量达标,总体达到Ⅲ类水质标准。
一些地方还持续强化环保技术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近年来,遵义市先后投入24亿元,在湘江河沿岸布局建设16座污水处理厂,实现湘江河水质由劣V类到Ⅱ类的转变。
2018年,乌江贵州段水质总体评价为“优”,Ⅰ-Ⅲ类水质断面占比96.5%;2019年上半年,乌江贵州段Ⅰ-Ⅲ类水质断面优良率为98.2%,流域范围内县城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主要支流水质明显改善。
生态治理成为产业发展“催化剂”
乌江清,贵州水清。治理乌江是贵州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重要举措。生态治理加快了乌江流域“腾笼换鸟”、调整产业结构的步伐。
2018年,贵州出台磷石膏“以渣定产”政策,磷石膏产生企业消纳磷石膏情况与磷肥、磷酸等产品生产挂钩,倒逼企业加快磷石膏资源综合利用,加快产品、产业转型升级。
11月18日,工作人员在乌江34号泉眼污染治理设施处检查中和搅拌设备运行情况。 新华社记者 谢秀栋 摄
“从2018年起,在库存磷石膏实现安全堆存的情况下,企业全力以赴推进磷石膏资源化综合利用?!焙喂饬了?,目前企业磷石膏总储量1.2亿吨,除了用于生产新型建材,贵州磷化集团还通过技术创新,将磷石膏改性后用于矿井充填置换矿柱,可以将磷矿资源的回采率由50%左右提升至90%以上,还可以有效避免采矿区地表塌陷问题,磷石膏正逐步“变废为宝”。
“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せ肪车幕竟摺薄凹岫ㄗ呱⒄?、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新要求。
网箱养殖——导致乌江流域富营养化主要因素之一。2016年底以来,贵州乌江流域共拆除网箱养殖面积8827.72亩,目前已实现全流域“零网箱”,并助力“上岸渔民”发展生态渔业、蔬菜、水果、畜牧养殖等产业。
专家认为,全面取缔网箱养殖有效根治了投饵养殖污染,促进贵州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生态转型。
11月18日,工作人员在乌江34号泉眼污染治理设施处采集经治污处理的水样。? 新华社记者 谢秀栋 摄
提升乌江生态治理质量给流域地区增加了“绿色资本”。遵义市湄潭县加大投入治理绕城的湄江河,打造湄江河沿岸风光,在全县形成良好生态文化氛围。
“生态保护增强了地方绿色发展的内生动力,湄潭县生态茶园面积增长至60万亩,达到欧盟标准的茶叶每斤均价增加5元。”湄潭县县长李勰说,借助生态优势,湄潭茶产业持续增收,前景可期,湄潭人也有了更加优美宜居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