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哈尔滨11月23日电 题:“80后”院士与后生一道 只争朝夕寻梦星际
新华社记者杨思琪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杜善义(右)为学生讲解复合材料(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日前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加快壮大新材料以及航空航天等产业。
怀着崇敬之情,年轻的杜善义在大学时代聆听过钱学森先生的《星际航行概论》课程后,开启了航天梦。时光飞逝,今年已是他从事飞行器结构力学和复合材料教学科研工作的第57个年头。
“干了大半辈子,现在最羡慕我的这些‘孩子们’,我最缺的就是他们所拥有的时间?!?2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杜善义颇有感触地说。
20世纪80年代,我国航天事业面临材料更新换代的难题。在航空航天领域,结构轻量化是永恒的主题,飞行器每减轻1克重量,就会节省巨大成本。
一次偶然机会,杜善义了解到复合材料的最新应用情况。他立即开展研究,并在不久后创造性提出“力学+新材料”的交叉融合思路,得到业内高度认可。
近40年间,一项项轻量化多功能复合材料从杜善义团队手中诞生,助力我国航空航天和基础设施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我国长征火箭家族中,“长征五号”是推力最大的新型运载火箭。杜善义的学生、1961年出生的赫晓东教授,带领团队承担了“发动机气瓶热防护”项目,攻克了热防护难题。
“在科技未来发展方面,规划《建议》提到,展望2035年,我国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我们希望用更多先进的科研成果助力这一进程?!焙障?。
规划《建议》提出,激发人才创新活力,造就更多国际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
1987年,杜善义担任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首任院长,这也是我国首个航天学院。杜善义将航天相关学科和专业有机整合,着力培养复合型人才。他招学生从不局限于某一特定专业,而是欢迎多学科交融。
作为团队新生代,1983年出生的王超目前从事材料力学研究。2012年,他与团队成员在国际上首次测量出单根碳纳米管与碳纤维之间的接枝强度,助力团队以更先进的结构设计理念研制出更多高性能新材料。
“这样的突破从何而来?”记者问这位年轻的学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杜善义(右)为学生讲解复合材料(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王超说:“每次难题的化解都离不开团队通力合作,大家一起讨论、交流,加深对问题理解,很快找到突破口。更重要的一点是勤奋,在杜院士影响下,每个人都养成了争分夺秒的工作习惯,大家一步一步实现着心中的航天梦。”
被问及“是否感到后生可畏”,杜善义毫不犹豫地答道:“我最希望我的学生超过我,只有这样,社会才能进步,国家才有希望?!?/p>
“我始终相信,报国者永远热血,追梦人永远年轻?!倍派埔逅?。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