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赠给默克尔“神秘礼物”
中国青年用德国机床制作的鲁班锁承载着期待
当地时间10月10日,正在德国访问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德国总理默克尔赠送了一份“神秘礼物”。
与默克尔共同出席第七届中德经济技术合作论坛时,李克强在致辞最后提起,这次默克尔总理陪他逛了当地一家超市,买了两张明信片送给他的家人,而他也带来一份礼物,是中国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作品,学生们希望他在公开的场合把这个礼物送给默克尔,以表达对中德制造业深度融合的期待。
总理的这一举动,让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的3名90后小伙子王明靖、李志仁、张少华格外兴奋。一周之前,这个礼物正是在他们手中完工的。
引发全场关注的神秘礼物,被默克尔用左手小心翼翼地托起。这是一把小巧精密的鲁班锁,一种从中国古代流传至今的益智玩具——解开这把锁寓意着解开难题。
3个小伙子就读的学院,是中德两国政府在职业教育领域最大的合作项目,向国内引入了德国享誉世界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理念和模式。迄今,在该校工作的德方专家中,已有4人获得中国国家友谊奖。从入学那一天起,学生们就受益于“中国制造”与“德国制造”的融合。
中德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兴会介绍,10月3日,从外交部发布的消息中得知李克强总理将访问德国,学校的师生们决定亲手制作一把鲁班锁给总理,祝愿“中国制造”和“德国制造”实现更深层次的合作和融合,也希望两国职业教育能够有更深层次的合作。
这并不是李克强总理第一次收到学生作品。今年5月,他在内蒙古自治区考察时收到一位职业院校学生参加数控技能大赛的获奖零件作品。他当场高兴地表示要把这件作品摆在自己的办公室里。一个月后,在接见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代表时,他专门谈起过此事。
在中德学院2014年毕业典礼上,张兴会也对学生们举过这个例子,勉励他们秉持职业精神,精益求精。这个例子一定程度上也启发了师生,要送一件自己的作品给总理。
为此,10月3日那天,3名数控专业的学生在学校的实训车间里待了8个小时,忙着研究图纸、确定工艺、选择刀具和毛坯、编制加工程序,直至做出成品。他们都是对数控机床痴迷的“数控社团”成员,利用休息时间摆弄机床是常事。
最终由李克强交到默克尔手中的,是一把传统的六根鲁班锁,由环环相扣的6个部件组成。与常见的木质鲁班锁不同,它的材质为铝合金。
23岁的大三学生李志仁说,鲁班是中国古代名匠,他的工艺水平在当时的世界上处于领先位置,今天中国是制造大国,但还不是制造强国。通过这把鲁班锁,他们希望表达一种心情:要从祖师爷那里汲取智慧和动力,练好基本功,推动中国成为制造强国。
与很多正在接受职业教育的中国学生一样,李志仁来自农村,没有考上普通高校,抱着“有技术就不会挨饿”的朴素想法来到了职业学校。起初他十分忐忑,经过两年多的学习,他说:“现在我很有信心?!?/span>
在学校里,老师们总在向他们分析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的长处和短板,鼓励他们作为整个国家生产线上的最小单元,要抱定为国家弥补差距的念头。
有趣的是,这把鲁班锁是在一台新款德国品牌机床上完成的,这是他们日常接触学习的“教具”。学生们的指导老师、该?;涤氩牧涎г菏叵抵魅握孕陆芩?,这是把德国机械加工的技术与中国鲁班锁的智慧结合在了一起。
赵新杰告诉记者,数控专业学生训练基本功的一个方法,就是在机床上动手做出一些小器具,从中锻炼他们对数控机床的编程与操作能力。像鲁班锁这种东西,特别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
默克尔并不是第一个收到中德学院鲁班锁的德国人。此前,一位在该校工作的德国专家发现了这些学生作品,爱不释手,带走两个送给了朋友。
李志仁告诉记者,如果一个人做鲁班锁,难度要小得多,多人合作来做,每个人做不同的部件,如果公差配合不好,就会或紧或松。因此,给总理的这把鲁班锁,要保证好每个部件的尺寸精度,才能组装在一起,这考验团队的协作——团队精神也是他们在日后的工作中需要不断锤炼的。
“职业精神也好,职业素养也好,不是讲出来的,必须是他们自己做出来的?!闭孕陆芩怠?/span>
张兴会表示,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要提升“中国制造”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让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从“合格制造”变成“优质制造”,推动中国经济向全球产业价值链中高端升级,这就需要职业教育的支撑。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世界教育界和工业界的楷模,也是“德国制造”成功的秘密武器。作为中德合作院校,应该跟上总理的步伐,在推动“中国制造”升级中创造经验。在这位校长眼中,鲁班锁承载着一种期许和鞭策,“总理送了这个礼物,我们也应该回答这个问题”。(记者 张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