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郑州5月6日电 题:安阳渔洋村:守望中国6000年村落文化
新华社记者桂娟、史林静
距安阳殷墟西北22公里处的渔洋村,有一个小小的四合院,院子东厢房的玻璃柜里密密麻麻摆放着各种物件,有仰韶陶片、龙山卜骨、汉代耳杯、商代陶鬲、明代青花……这些文物带着不同时代的记忆,排列成一条时间的河,从仰韶一直到明清。
房子的主人叫龙振山,今年73岁,这个四合院既是他的住所也是渔洋村文化博物馆,里面存放的3000多件文物全部来自渔洋村腹地,小村6000年来的发展和演变,都能在这里找到实物和印记。
被当地人称为“土博士”的龙振山言语不多,但说起这些瓦当和陶片,便滔滔不绝。1974年春,年轻的龙振山正和村里人栽苹果树,无意间挖出一些破碎的陶片和陶坯,引起了他的注意。
“大家看完就撇下了,因为这些在渔洋并不稀罕,过去刨地、盖房也常有。”龙振山说,被陶片上独特的花纹吸引,他便弯腰把它们收了起来。没想到,这一弯,让他跟古物结下了四十多年的缘分。
“那时,无论谁家犁地、盖房子我都会去,总能翻出点什么。”龙振山说,后来,村里人知道他在收集这个,碰到片砖只瓦也都拿给他。
保存的古物越多,龙振山就越想知道它们的来历。为此,龙振山买了《工农考古基础知识》,还订阅了《考古》杂志开始学习研究。整理记录、查阅书籍、推定年代……每得到一件东西,龙振山都会记下发现的时间和地点,并画出详细的图示。随后,这些几十年来搜集的文物,经考古专家分类断代,在他不到40平方米的小房间里,将6000年文明史的各个时期连了起来。
其实,渔洋村不但地下文物丰富,地上遗存也让人惊讶。伴着晚春的槐花香,记者穿过乾隆五十五年重修的寨门,踏着明清的石板路,眼前出现三三两两由灰砖、圆石砌成的房子,仿佛一场穿越之旅。
如今,很多老屋已经残破,但仍有十几栋房屋被保存下来。雕梁画栋,飞檐翘角,门槛上刻着的瑞兽,门楣上写着的“持忠恕”“致中和”“耕且读”等字牌,依旧低述着历史。
“由于此前缺乏有效的保护,渔洋村地上遗存损毁严重,很多只剩下断壁。而地下文物,参观者有时难以了解它们的价值和意义,给今后的开发利用带来难度?!庇嫜蟠遄ご宓谝皇榧峭醺挥∷担绾谓?000年不断代的村落文化挖掘好、研究好、?;ず檬悄壳暗囊桓瞿训恪?/p>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这个古村落发展有了新机遇。结合当地优势资源,驻村扶贫工作队整理、挖掘、总结出了渔洋村6000年华夏村落文化、明清民俗建筑等文化品牌,因地制宜谋求发展。
“最近几年,随着村里知名度的提高,来村里参观的游客也多了?!蓖醺挥∷?,村里专门成立了文化宣讲团,义务为游客讲解。
“你们看这墙上有凿了孔的拴马石,是当时的读书人或官宦人家拴马的地方?!蓖诵堇辖淌鹎焓俏幕餐诺耐懦ぃ魑辽脸さ挠嫜笕?,村里的每一处老宅他都如数家珍。
如今,对渔洋千年村落文化的守护已由龙振山一人变成了全村人?!坝姓饷春玫睦贰⑽幕鸵窒沓鋈?,以前我们没意识,捡一些陶陶罐罐直接扔了,现在碎砖碎瓦都是宝,既是文化宝、也是致富宝?!惫鹎焖?。
-
我们再也等不起了——记中国传统村落文化“抢救者”和“守望者”胡彬彬及学术研究团队
传统村落文化保护、研究与振兴,又面临新的历史“机遇期”。2018-03-27 11:02:50
-
雷艳代表:唯有让文化“活”起来,才能真正?;す糯迓?/a>
这几天,在远离北京2484公里的贵州施秉县巴梭苗寨,全国人大代表雷艳的乡亲们正在赶工,修建芦笙场,为即将到来的年度盛会作准备。2017-03-09 15:17:27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