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安8月25日电 题:老乡获得感是裁量小康建设的“金尺子”
新华社记者陈晨
什么是小康?小康在哪里?
这几年,记者每次到农村做扶贫报道,都会和老乡聊聊这个话题。答案向来五花八门:
小康就是搬迁社区的新房子,是家门口的新工作,是第一次自驾远游的新鲜劲儿。小康在娃娃们的课本里,在农家乐的餐桌上,在夜晚的广场舞里……而在陕南秦巴山区的柞水县金米村,脱贫户陈庆海的话代表了许多人的心声:“小康,就是收获满满!”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乡们对小康的期许种种,发自不同维度,立体朴素而又真实可感。脱贫攻坚正是要为这幸福清单上的小目标一一打上“对勾”。
老乡们的获得感是裁量小康建设的一把“金尺子”。为了答好这份考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共派出25.5万个驻村工作队,累计选派290多万名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到一线扶贫。他们用汗水浇灌泥土,用真情沉淀芳香。如今,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是对这份辛勤付出的最好慰藉。
小康考卷里有时代的烙印,答案也从来不是一成不变,但唯有这把“金尺子”从未改变:老乡说是好,才是真的好。干部想考出高分,就要从群众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最迫切、最渴望解决的问题入手,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想在前、干在先。
当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即将迎来“交卷”时刻。但这并非终点,而是又一个新起点,还有无数新的考题摆在眼前。
对新时代的干部而言,纵然考题难度不断升级,但只要坚持从百姓视角出发,拿着老乡获得感这把“金尺子”去补短板、强弱项,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一定能够交出让“阅卷人”满意的答卷。
图集
【纠错】
责任编辑:
成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