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12月7日电 题:“中国面对人权问题越来越开放和自信”——“2019·南南人权论坛”与会代表上海参访记
新华社记者吴宇、王婧媛
7日正逢大雪节气,上海黄浦江畔层林尽染、水天一色。来华参加“2019·南南人权论坛”的70多个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以及联合国的官员学者一早来到徐汇滨江,感受“上海的早晨”。
得知黄浦江两岸昔日码头厂房仓库密布的45公里生产岸线,近年来华丽转身为生态优美的生活岸线,看到三三两两的上海市民在滨江沿线跑步、骑车、遛狗,与会代表纷纷举起手机拍照留念。
“我觉得中国面对人权问题,正变得越来越开放和自信。眼前黄浦江的变迁,就是中国人民生存权和发展权极大改善的一个例证。”来自南太平洋岛国萨摩亚的达维娜·斯加塔·拉施对新华社记者说。
拉施女士现任萨摩亚监察长办公室总务处长。2009年至2013年,她曾在四川成都的西南财经大学留学,攻读国际经贸专业。
“与10年前相比,中国又有了显著进步,高铁、移动支付等新生事物层出不穷且直接改善了百姓生活。最让我们高兴的是,中国不仅自己发展,也愿意将自己的成功经验与我们分享,帮助发展中国家共同进步?!崩┧?。
大巴沿黄浦江行驶,来到世博会博物馆。这座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全面展示世博专题的博物馆,因上海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而诞生,因中国与世界交往不断扩大而成长。正式开放两年多来,已成为服务国际社会的世博文化知识库。
从当年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到如今的世博会博物馆,一条中国政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各国人权交流合作的政策脉络清晰可见。来自法国的魏柳南感慨:“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更加积极活跃,带给世界的正能量越来越多?!?/p>
作为汉学家的魏柳南,本名是利昂内尔·阿兰·韦龙。他在卢森堡开办了一家咨询公司,但更多的精力是在中国一家民间智库察哈尔学会从事研究工作,并定期在欧洲媒体上发表有关中国问题的分析评论。今年60岁的魏柳南告诉新华社记者,自己虽是法国人,却是在发展中国家出生和长大,“在内心深处,更觉得自己来自‘南方’,更愿意在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间架起一座沟通理解的桥梁”。
魏柳南认为,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人从普遍贫穷奔向全面小康,成就令人瞩目。但如今的中国也面临一场来自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遏制运动”,很多不实之词加在了中国头上?!霸谖铱蠢?,国际社会对中国人权领域的发展成就不能置之不理,出于意识形态的误解、偏见和指责应该反省?!?/p>
“未来,全球治理必须在大国霸权政策和人类命运共同体道路之间作出选择,而后者正是中国提交给世界的智慧和方案?!蔽毫纤?。
7日是“2019·南南人权论坛”会前参访首日,与会代表登上总高632米的中国最高楼“上海中心”,体验上海老城厢的改造典范“新天地”,并深入一个普通居民区五里桥街道,考察上海自今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生活垃圾分类等工作进展情况。这座拥有2400万常住人口的超大城市,其庞杂有序、繁荣和谐的独特面貌以及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精神气质,给与会代表留下深刻印象。
复旦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陆志安副教授即将随参访团赴北京,参加于10日至11日举行的“2019·南南人权论坛”。他认为,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外交部举办的“南南人权论坛”,不仅是众多发展中国家和国际机构的官员学者了解今日中国真实情况、掌握第一手的中国发展经验的好机会,也是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加强能力建设、推进人权交流合作的契机。
“发展中国家对人权事业的追求都是一样的,即更加关注民众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渴望尊严和幸福?!甭街景菜?。